而从医药行业运行情况看,今年1~6月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累计实现总产值5476.28亿元,同比增长25.99%。
高炉检修4家,检修减产从小企业已经扩展到唐钢、武钢、沙钢、攀钢等大企业。厦门之外钢企竞相减产随着钢价下跌,国内不少钢企近日频频利用停产设备检修,达到变相减产的目的,以减轻库存压力,然而市场的需求情况仍不见好转。
这曾是今年3月底到4月初在铁矿石谈判带来的涨价预期下,钢材经销商喊出的惊人口号。据悉,目前国内主要进口品种品位63.5%的印度粉矿报价为126美元/吨—128美元/吨,这与4月23日每吨高达190美元—193美元的价格高点相比,已经出现了33%的跌幅。记者目前了解到,各钢厂在厦门的钢材售价同期也出现了17%左右的降幅,而分析人士指出,在高库存的影响下,钢价或将继续下跌。钢价要想反弹的难度很大。随着期钢价格冲击5000元/吨的雄心壮志破灭,从4月中旬开始到上周末,国内钢价已经连续12周下跌,国内钢材均价从当时的5704.65元/吨,跌到了上周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的4860.45元/吨,跌幅约为15%。
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国主要城市的线材库存总量为170.35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2.432万吨,同比上涨93.76%。厦门的需求还是比较淡的,但是从省内看,减产的钢厂几乎没有。盛来运(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说民间的投资它在政府政策的一种带动下,民间的投资有启动的迹象。
所以现在中央在下大力量在治理这个问题。记者:涨到多少钱了?蔬菜商户:现在涨到5块7毛,5块8毛了。记者:姜涨价了吗?蔬菜商户:姜涨价了。那么从今年上半年这个消费的情况来看,基本是持平,为什么?就是因为老百姓的购买力,他还没有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蔬菜商户:原来不到2块钱,现在好米都合2块多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经济增长周期测算数据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左右,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将保持小幅回调态势,受到欧美国家普遍削减财政赤字,减少开支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在下半年也将有所回落。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日观察》,第三季度首月的经济数据的发布,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影响,就是输入型的影响,最近国际粮价也涨得很高,我们的粮价并不是完全跟国际接轨的,另外一个从原材料那个角度,实际上从购进价格指数它是在下降的,所以这也是输入型因素的一个方面。进入8月,一些专家学者开始预测和分析,我国经济今年整体的增长速度将会逐渐放缓。主持人:所以它的齐涨,其实是有一定的思路的,也是我们在控制的领域之下的。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平抑物价和刺激经济增长之间,中国将肯定会选择后者。但是从下半年来看,确实也有不利于这方面的因素,一个就是今年我们整体来看,受灾的灾害比较多,从国际上来看也是灾害比较多,所以国际上的农产品价格,不管国际、国内都可能有上涨的趋势,这是第一。CPI上涨,贸易顺差扩大,该如何看待这些数据的新变化?主持人:好的,刚刚是我们通过一个片子了解了很多的宏观经济数据,那么对于这些数据当中两位最关心什么?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从它的背后能够解读怎样的信息?我们想听听成老的观点。第二个就是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的需求和全球需求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都会反映在下半年。
张燕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整个的贸易形势,从1到7月份的外需的增长情况,应该讲发展还是比较理想的。国家统计局表示,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6月份缩小1.1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因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如果他没有还债能力的话,就会造成中国式的次贷。
记者:涨多少啊?蔬菜商户:一斤涨1块多吧。比如说从区域的出口数据来看会发现,我们对欧盟的出口增长速度是36.6%,明显高于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速度。因为就业对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大于通胀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外贸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月度新高,是2008年7月以来的最好记录。第三,就是这个外贸的情况逐步回升。今天我觉得刚才我已经都分析过整个的形势,我们是在正常的道路上在努力的去转。
解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比6月扩大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对CPI走高有明显影响。所以如果这样看的话,我们就会觉得它是正常的,不能说欣慰,就说它是正常的,因为如果说我们今年在保增长的同时还要调结构的话,那就相当于你在高速公路上,在非常快的速度你要换档,要换车道,这个时候就看你能不能容忍你的车速稍微下来一点,那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速度其实回落,如果说我们真的是主动的在控制这个回落,比如说淘汰过剩的产能,然后控制一些新项目的这个上马,等等等等,那就说明我们其实是在容忍一部分的这个速度在减缓,然后来保证我们接下来,可能明年、后年,接下来经济可能有一个良性的一个发展。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趋于平稳并不偶然。彭博社认为,7月份,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放缓,进口减少,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迹象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CPI创下新高是不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呢,接下来一起来听一下我们特约评论员的说法。窄幅的回落,新闻发言人也说了,说这个回落是,第一,幅度不大。
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包括我们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抬高,怎么能够把中国的竞争力从原来依靠低成本的劳动逐渐的转向依赖于创新,特别要关注的就是危机以后,发达经济体,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很重视新一轮技术革命,在着力的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7月22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第三个就是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也会表现在下半年。成思危说:还有一个隐忧,就是最近大家提到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
主持人:刚刚通过这样一个片子也是了解到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对于这个宏观经济数据各自不同的一些解读,那么对于下半年的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两位评论员还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一些建议?张鸿:你知道一年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点多,然后现在这个物价的涨幅是3点多,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负利率,你存在银行你是不挣钱,你是吃亏的,那如果你的工资也不涨,你也敢不上物价的涨幅的话,那你购买力也大幅下降了,这个会对谁最有影响呢,会对那个最低生活保障的那些人,就是最穷的那些人影响特别大。主持人:那么对于中国下半年经济的走势将会怎么样?现在舆论的焦点主要是关注在中国经济增长目前好像有一点放缓,那么对于这样的声音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成思危:那当然刚才我也讲了,下半年我们要更加关注的就是现在中央正在做的,一个是抑制过剩的产能,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
成思危:不是中央财政埋单,就是银行坏账冲销,或者地方政府靠卖地啊,靠税收来还债。总体来说,我认为下半年(CPI)上升的压力并不是非常大。
然后全年的一个判断,你看咱们国家定的是3%是一个控制线,然后有研究机构说3%—4%,说实话,我搜了很多专家的这个判断,成老的是最高的,最乐观的,就是5%,为什么要,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定,5%那不就得加息了吗成老?成思危:那倒不一定,加息是有利于控制通胀,但是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在这两个之间到底是采取哪个措施,可能需要中央权衡利弊。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因此,好消息是中国经济不太可能急刹车,而坏消息是,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中国并不会就此转变成一个消费大国。自4月份出现本轮房价同比增幅的高点之后,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与6月份房价环比由上涨转为下降相比,7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量跌价平的状态,虽然价格总体没有继续下行,但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各项指标已全面转入了下跌态势,增幅回落成为7月份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词。我们的贸易顺差这1—7月只有800多亿,比去年我们还是下降了21.2%,所以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外贸的恢复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但是趋势是好的。这不是仅仅靠中央财政埋单,就是银行坏账冲销,或者地方政府靠卖地啊,靠税收来还债。
以下是此期节目的文字实录:解说:七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火热出炉,诸多重要数据如何解读?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走进演播室,点评数据,研判大市。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1.1%。
不过中国出口增长,进口减少,可能让它和主要的贸易国重新燃起贸易磨擦。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很多媒体也是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片子一起来了解一下。
但是第一,翘尾影响在下半年会减弱,第二,食品价格的影响是短期的,它不是一个趋势性的东西,所以下半年这两个因素的重要影响,我认为就并不是非常突出了,CPI数据也不会继续的攀高。我们会发现有几个亮点,一个亮点是我们和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发展的非常快。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